close
一個人,要完全了解另外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可能?
也就是說,你為了要了解一個人,花了很長的時間,不斷地認真努力,
那結果我們到底能夠接近那對象的本質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對於我們深信非常知道的對方,其實真的知道了什麼重要的事嗎?


前陣子研討會辦完後 我開始又從架上溫習舊書 選擇的是《海邊的卡夫卡》及《舞舞舞》
加上過年回家看的《發條鳥年代記》《尋羊冒險記》 整個二月都是長篇村上的日子 
大概都已經看過5次以上的這幾本書 卻每每閱讀還是會混亂陌生 卻又幾分熟悉
插花了好幾本的羊男 每個故事中不同的女性角色卻又像同一個女人的不同分身
《海》的佐伯小姐像是《挪威的森林》的直子 《鳥》裡離家的妻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島本重疊
村上的故事 總是瀰漫著灰濛濛的哀傷 在閱讀的真實世界中 緩緩發酵

《鳥》 這部小說分成3本 真的是超長篇 而且長到有點太過複雜 敘事方式有著村上一貫的跳躍不連接
不像《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或是《海》那樣只有兩條主線交錯(但這兩本書也夠厚度的多)
發條鳥停在那邊的樹枝上一點一點地捲著世界的發條。發出嘰哩嘰哩的聲音捲著發條。
如果發條鳥不捲發條的時候,世界就不動。不過誰也不知道這件事。
世上的人們都以為是更氣派、更複雜而巨大的裝置在確實地運動這個世界的。但沒那回事。

村上板的a網友將喜歡村上比喻成像是用手去壓破海綿泡泡袋一樣 要說有什麼意義嗎 並沒有
但喜歡的人就會上癮 呵 我就是那種小時候開喜餅時會去搶拿海綿泡泡袋 在一旁啵啵啵壓破的人吶

我認為盡量把各種事情寫得易懂、有真實感這種對讀的人的體貼心,換言之,應該就會變成比喻的形式出現。
一直到來NCTU後 我才認識了這3個單字Analogy、Eloquence、Metaphor 

我應該會斷句成 

沒那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