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 去台北連聽了2場講座 
早上在台大場聽的是「老年犬貓的營養需求、肥胖與相關疾病」
下午則是參加狗友會邀請拜爾的張書豪醫師所開的
「常見皮膚問題及皮膚用藥安全」

為了早上台大的課 我6點就起床 趕高鐵去聽課 但是會後覺得很火大
台大辦的這個活動 第一個是時間公告有錯誤 本來說9:30開始 但實際卻到10:10才開始
會後台大發信說9:30~10:00是給大家報到的 沒寫清楚很抱歉
可是對於像我們這種外縣市特地去聽課的人 
因為他們這樣的公告錯誤 浪費了比半小時更多上許多的時間

再者 雖然舉辦講座 會有一些贊助單位 可是把講座弄得像某廠牌的推廣大會 就很.....
所以雖然台大說會辦一系列的講座 但是這個開頭 讓我決定先觀望5月份的第二場
反過來 狗友會跟拜爾合作舉辦的講座 一直都是內容豐富而且不會搞的像拜爾推廣會
加上主講的張書豪醫師 我聽過他好幾次課了
他是很有趣又有做功課的好講師 真的很推薦大家能親自去聽這樣的課程

所以 台大那場我不會寫筆記 狗友會這場 因為內容很多 所以我會分開寫

皮膚概述(犬)
動物每天攝取的蛋白質 有25-30%是用來維持皮膚的正常運作
所以如果營養不良的時候 皮膚也會先受到影響


1. 皮膚的構造

 皮膚是由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所構成
 (1) 表皮層 由內而外可以分為5層: 基底層、棘狀層、 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
 基底層是表皮的生長來源 在此細胞不斷分裂 逐漸向外移行推擠並產生變化(形體漸扁平)
 最後形成角質層 最外層的陳舊角質最後形成皮屑而脫離 讓角質層保持一定厚度
 整個新陳代謝的過程約21~28天(犬貓) 但受到刺激或病變時可能會加快代謝
 表皮最重要的功能是防禦外來的刺激 同時防止體內水分外逸 保持皮膚的柔軟性
 而負責製造黑色素(Melanin)的細胞也是從表皮層(基底層)產生

 (2) 真皮層 是皮膚的主體 負責支撐及提供養分(因為此層有血管 表皮層無血管)
 包含了血管、毛囊、汗腺、皮脂腺、神經、結締組織和基質等
 基質內有許多蛋白質分子(多醣蛋白體)可保存水份 維持皮膚的彈性

 (3) 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存在於真皮和肌肉/骨骼之間 含有大量的脂肪 亦稱為皮下脂肪組織
 提供物理性的保溫作用 以及緩衝作用 保護其下面的骨骼與肌肉不受傷害    

2. 毛髮與腺體

 (1) 毛髮 毛髮在皮膚下面的部分稱為髮根 由毛囊所保護 毛囊是一呈漏斗型的狹窄管道
 在人的部分 每個毛囊只長一根頭髮 而犬的毛髮大多屬於複合式
 也就是在表皮的同一毛囊開口處伸出多根毛髮 會有1根主毛及許多附屬毛
 影響狗狗毛髮生長的因素很多 之前說換毛期多在春秋 主要是和日照常度的變化有關
 但是養在室內的狗狗每天都照太多人造光了 所以能一整年都在換毛XD

 (2) 皮脂腺 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 皮脂能夠滋潤皮膚、毛髮 防止皮膚水分蒸發
 皮脂呈弱酸性 可以抑制和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

 (3) 汗腺 汗腺分泌汗液 汗液含特殊蛋白質成份 易細菌分解而形成特殊味道
 人的汗腺(外泌腺)導管開口於皮膚表面形成汗孔 所以可以排汗散熱
 但狗狗皮膚上的汗腺 則連接到了毛囊 所以對散熱沒有幫助
 而狗狗腳掌上的汗腺 則是跟人的外泌腺較相似 開口於皮表
 但因為面積較小 對散熱幫助也不大

3. 皮膚的功能
 皮膚是身體與外部的屏障 將需要的留住 不需要的排出
 (1) 保護作用 物理性傷害、化學性傷害、抑制細菌、防禦紫外線
 (2) 感覺作用 皮膚的各種神經末梢和神經纖維網
        將外界引起的神經衝動傳至大腦皮層而產生感覺
 (3) 調節作用 維持體溫、儲存水分、分泌代謝
 (4) 吸收作用 當皮膚被陽光照射時 可以內生性的產生維他命D

插曲:洗毛精疑慮
人的皮膚PH值平均為5.5 犬貓則是6.7~7.5
(這是講義上寫的 但我查到的資料 狗狗的皮膚PH值說法很多)
總的來說 人的皮膚為弱酸性 而狗狗的皮膚pH值接近中性
所以人的清潔用品對狗狗來說太酸了 但是 專門為狗狗設計的洗毛精
其PH值也不一定真的是適合狗狗的弱酸性或中性呀......


皮膚疾病的診斷
皮膚病是動物醫院中最常接到的case 因為飼主可以較容易觀察到異狀
也因為很多內在或外在因素都可能引起皮膚疾病 不同的皮膚疾病確有相似的表現症狀
因此皮膚疾病的診斷 往往更是困難 所以除了醫生的專業之外
飼主對狗狗症狀的觀察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1. 問診與病史

 問診是診斷疾病最基本的開端 如果飼主能夠提供充分的訊息給醫生 將對診斷有極大的幫助
 某些呈現典型病變的情況下,加上基本的問診後絕對有可能可以做出診斷來
 問診的細項可參考 狗友會對於本次講座的心得討論
 網友barkingdog有整理出詳細的資料喔 

2. 理學檢查
 臨床的理學檢驗 包含了視診、聽診、觸診等方面 常見的檢驗有
 (1) 皮膚刮屑 刮取病灶及周圍皮膚 於顯微鏡下檢查 需要刮到見血 且多取幾個不同部位
 因為像毛囊蟲、疥癬蟲等皮膚寄生蟲是躲在真皮層內的 只在表皮層刮的話 可能會誤判
 (關於常見的皮膚寄生蟲 可見先前的筆記有較多介紹)
 人醫的話 近年有以『非接觸型皮膚視鏡法』鏡來取代皮膚捎刮 但是獸醫的話就還沒聽說
 

 (2) 皮膚抹片 採取皮膚表層的分泌物或是耳垢 放在顯微鏡下鏡檢
 可檢查病原菌的感染 ex.酵母菌
 (3) 耳視鏡 可觀察耳道內部情形
 (4) 伍氏燈 對於常見的黴菌--犬小胞子黴菌(Microsporum canis)的診斷很有用
 此黴菌會產生螢光物質 經過伍氏燈照射後 會出現螢光反應
 不過並不是所有黴菌都對伍氏燈有反應 

3. 實驗室檢查 
 (1) 黴菌培養 黴菌需3~14天的培養 才能鑑定黴菌的種類 

 (2) 細菌培養 細菌感染無法以抗生素控制的情況下 應進行細菌的培養
 以鑑定菌種和其抗藥性試驗

 (3) 皮膚組織採樣 切取局部皮膚組織作病理學的化驗
 也可同時做組織培養需局部麻醉挖取皮膚

4. 血液檢查
血液學、血液生化、內分泌(甲狀腺T3. T4、腎上腺、雌激素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